端午連續假期前進台中,第一站是位於清水的高美溼地。
越過這個堤防,就能看到高美濕地。
走上堤防後,視野豁然開朗。
從新北市開車到台中,我們在西濱公路塞車塞了粉久,能下車透透氣,Steve可是開心得連跑帶跳哩!
高美濕地位在大甲溪出海口,面積達1500公頃,長滿了許多雲林莞草,也是雁鴨集體繁殖區。
很久以前,這裡原本是海水浴場,後來台中港啟用後,泥沙越積越多,遊客也漸漸稀少,就是一種滄海桑田的概念咩!
但天生麗質難自棄的高美濕地,現在發展成熱門的生態保育公園,這感覺比海水浴場更優哩!
堤防有很多發呆亭(誤),可以看看發電風車,吹吹海風,非常蘇胡。偶爾還會遇到街頭藝人現場演奏音樂喔!
據說「高美」以前叫作「高密」,因為海灘深度可以把撐船的竹竿整支吞沒,台語的「高」與「竿」發音相同,「密」則有淹沒的意思,所以就叫作「高密」。到了日治時期,則被改為「高美」,名稱使用迄今。
高美濕地旁知名的「小船咖啡」,二樓屋頂真的有一艘小船喔!
我和Steve去走木棧道的時候,Steve的把拔、阿公阿嬤就在「小船咖啡」喝咖啡、吃鬆餅。
濕地就是濕濕的地嗎?其實也差不多啦!
根據高美濕地旅遊網的介紹,濕地是指陸地與水域間全年或間歇地被水淹沒的土地。
由於許多民眾隨意進出濕地,破壞了生態,台中市政府在2014年鋪設長達691公尺的木棧道,讓民眾走秀。
我們到高美濕地木棧道的時候,仍是禁止進入,要等到下午3點40分才開放。
根據入口旁的告示牌,漲潮前後1個半小時、大潮前後兩個小時、每天落日後都禁止進入木棧道。
端午節來剛好遇到中潮(嗚~~),但什麼是「長潮」呢?查了網路,滿潮到乾潮或乾潮到滿潮的時間超過6小時,就稱為「長潮」。看樣子,長潮是比小潮還小的潮。哈哈,我還以為是「漲」潮的字寫錯哩!>_<"
看看時間,還有40多分鐘,我和Steve就走下堤防,先去逛逛附近攤販唄!
不管好不好喝,至少「粉圓回來了」這個名稱就很讚。
高美濕地公園有好幾個彈塗魚石雕,模樣很可愛。(也蠻像在生悶氣的河馬!)
沒想到木棧道竟然提早開放(奈也安捏),我們趕緊入場。
濕地擁有豐富的生態,這兩隻是準備決鬥的招潮蟹。
子曰:來高美濕地一定要走木棧道才算來過。^_^
遇到中潮,無法下去走濕地,有點殘念,許多人都坐在棧板上看風景。
為什麼有一種想野餐的念頭浮現(顯示中野餐毒太深XDDD)。
回眸一笑百媚生。
高美濕地也是很有詩意的啦!
這裡真是個美麗的地方,希望下次有機會能來高美濕地看夕陽和野餐。^_^