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日到畢卡索美術館一遊,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畢卡索少年畫作展現的大師架式,而是委拉斯奎茲「侍女圖」被惡搞致敬得很誇張啊!
巴塞隆納的飯店一夜好眠,一醒來就有大片落地窗風景可看,真開心。
清爽的早餐。
餐廳外擺著紙製蛋盒作成的椅子,充滿藝術氣息。
第一個景點是位於巷弄的畢卡索美術館,我們是搶頭香的訪客,人家還沒開始營業哩!
畢卡索(Pablo Ruiz Picasso)於1881年10月25日出生於西班牙南部的馬拉加(我們去米哈斯時有經過),他的父親也是畫家,當過老師和美術館館長,畢卡索能成為藝術大師,除了天賦異稟,也算是家學淵源。
1895年,畢卡索的小妹過世,全家搬到巴塞隆納,這就是畢卡索如今成為巴賽隆納之光的緣起。
畢卡索在巴塞隆納度過習畫的青少年時光,1900年在「四隻貓」餐廳開了生平第一場畫展。
雖然在巴賽隆納只住過9年,但這段青春歲月在畢卡索人生中占有重要份量。
1919年他開始有設館的念頭,直到1963年終於開幕,目前收藏4000多件作品。
畢卡索的作品很誇張,但位於Montcada街的美術館本身卻很低調。
來介紹一下在畢卡索美術館看到什麼,因為展場不能拍照,就借用網路照片。
「初領聖餐」(First Communion)是118x166公分的大畫,畢卡索以妹妹當模特兒,白紗、桌布、地毯的色彩、質感層次拿捏得很好,展現傳統現實主義畫風。
這是畢卡索15歲時的作品,已有大將之風。
「初領聖餐」已經很大幅了,197x250公分的「科學與慈悲」(Science and Charity)更大,還採用透視技法,從不同位置看這幅畫,床會有變大變小之感。
正在把脈的醫生代表「科學」,遞上水杯的修女代表「慈悲」,畢卡索找來遊民當病人,比例大了點的小童是遊民的小孩。
這幅畢卡索16歲時的作品,被視為美術館鎮館之寶。
大家熟悉的是畢卡索的抽象畫,來這一趟之後,親眼見證大師也是從寫實畫起家的!但他如果一直畫寫實畫下去,這個世界就沒有抽象大師啦!
看完畢卡索才華橫溢的少年之作,再來看看他老年後隨心所欲信手拈來的作品。
首先回顧一下在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看到的正常版「侍女圖」。
這是人生變黑白的「侍女圖」,畢卡索76歲時畫的。哈哈,酷啊!
這是變成調色盤的「侍女圖」,我懷疑這根本是Steve小時候的美術作品。
這些不知道委拉斯奎茲看了會哭還是會笑的「侍女圖」,畢卡索總共畫了44幅。猴塞雷啊,大師!(~_~;)
畢卡索美術館賣的小公主系列很熱賣啊!
據說當年畢卡索因為抽象畫抽象到連老父親都看下去,父子關係急凍,畢卡索就決定以母姓(Picasso)行走江湖,而不是父姓(Ruiz)。
如果這個傳言是真,你們父子倆也太有個性啦!(ーー;)
這些是「正常版」紀念品,我就比較沒興趣啦!XD
西班牙艦隊下一站要去奎爾宮,高第建築課又要開課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