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前年台東之旅考量車程太遠,忍痛放棄「陶甕百合春天」,今年花蓮之旅終於吃到這家「阿美族懷石風格」的無菜單料理了!
「陶甕百合春天」原位在靠近台東的巴歌浪船屋民宿,後來搬到豐濱鄉的靜浦部落。
靜浦位於秀姑巒溪出海口旁,部落居民主要以漁業為主。因為附近有北回歸線通過,靜浦部落又稱為太陽部落,豐年祭的廣場則稱為太陽廣場。
「陶甕百合春天」就在太陽廣場正對面。
不免俗要介紹一下店名的由來:「春天」是主廚老闆陳耀忠的阿美族名字,兩個女兒各叫做「陶甕」和「百合」,店名就叫作「陶甕百合春天」。
哈哈,聽說老闆後來還生了第三個女兒,叫作「線團」。下次來,招牌會不會要加字啦?!^_^
漂流木、魚貝標本、陶甕、竹片海浪、彩繪牆,加上現場播放天籟般的原住民歌謠,一進餐廳就感受到濃濃的原民風情。
東看西看之後,我們要上二樓享用晚餐囉!
很應景的百合花。
二樓有當地藝術家操刀的彩繪牆,描繪阿美族人在天色微亮之際,以傳統的三角網補魚的情景。
我們坐的是靠窗可看海景的位置,夜間時彩繪牆圖案映照在窗戶上,總覺得好像是窗外的夕陽啊!
陶甕造型的水瓶、水杯,還用一片葉子當小餐墊,好有fu啊!
仔細一看,木桌邊緣還刻魚作裝飾,不拘小節的豪邁中又透露著對細節的講究,水喔!
叮咚叮咚,第一道開胃菜上場了,番茄、麵包果、龍葵、白花椰菜、野菜做成的醋汁沙拉。
第一次吃到這樣的食材組合,感覺很新奇。
第二道是蒸蛋當底的吻仔魚芙蓉羹。
炸地瓜球是甜個嘴的小點心嗎?
一口吃的三樣冷盤小菜。
漬木瓜。
佛手瓜(?)佐泡菜。
山蘇包XO醬。
非常鮮美的現烤午魚,實在太好吃啦!(看到相片就差點流口水(≧∇≦))
紫米芋酥飯糰再吃下去,已經八分飽了。
培根包筍佐豆皮菜捲,再喝一口百香果小米酒潤喉。
耶!這一餐的主角上場了!
當服務人員抬出用漂流木盛裝的澎派海鮮拼盤,感覺好像海洋扛著珍寶向我們的胃進貢,真是太幸福啦!
「我家門前有大海」,生魚片當然是鮮度破表。
軟絲、九孔、浪花蟹,一一上岸囉!
吃完那一船海洋珍寶,竟然還再奉上一大碗原民風味的野菜魚湯。
野菜可能有些人會吃不慣,但我OK啦!
蝦咪!還有熱騰騰的烤大蝦當壓軸。
水果和甜點總算來了!這樣總共吃了多少道啊?
這一餐吃得到食物真滋味外,餐具、擺盤也很用心,這樣一套無菜單料理每人800元,CP值粉高哩!
很多媒體報導過「阿美族廚神」陳耀忠,廚藝無師自通、擺盤美感天成的他,有一句名言:「大海和山林是我的冰箱」。(哈哈,「佐賀的超級阿嬤」好像也講過類似的話哩!)
所謂「產地到餐桌」,這裏的「生產履歷」最清楚了:魚蝦清晨才離開前方的大海,野菜也才從山坡摘採回來,這個過程來不及放防腐劑、漂白水,就鮮美的端上桌了。
吃完難忘的一餐,我們也跟牆上這幅畫的阿美族姑娘一樣笑得很燦爛。
結帳時認出吧台後的老闆陳耀忠,油然有見到偶像的感覺,還裝熟跟他哈啦:「老闆,你最近臉書有換大頭貼喔!」。
老闆傻笑了一下。(科科,這樣問人家,他是要怎麼接話啦?!)
為了和老闆再哈啦兩句,我們還很天龍國的問:「這個河豚和魚皮是真的嗎?」
老闆笑笑說:「當然是真的啊!」(拍謝,我猜他其實很想翻白眼吧!(^^;;)
美食當前,這一餐可是吃得開心,拍得盡興。(瞄一下其他桌,幾乎大家的手機都沒停過哩!(⌒-⌒; ))
如果下次有機會,還要再來報到喔!(打勾勾)